6月1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和科技部副秘書長苗鴻介紹了中辦、國辦《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更好發揮深圳在全國一盤棋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發布會上,李春臨介紹了《意見》的主要內容和亮點。
他表示,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5周年。試點實施近5年來,各項改革任務扎實有序推進,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和典型經驗。為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試點的成果,在已有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支持深圳在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加大力度,更好發揮深圳在全國一盤棋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了《意見》。這是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舉措,是2020年印發的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升級版,也是我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宣示。
他將《意見》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一個總體要求、四方面重要舉措、一項保障措施”,并詳細解讀了《意見》三個方面的突出亮點。
首先,突出了改革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從改革舉措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出發,注重經濟領域改革和教育、科技、人才等其他相關領域改革的協同聯動,推出取向一致、相互配合的舉措。
其次,突出了改革的問題導向和落地見效。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和堵點,推動關聯環節協同放權和協調支持。
第三,突出了改革的先行先試和示范引領。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此次充分考慮深圳發展先行一步、改革場景豐富、率先突破條件好等特點,在制度型開放、科技創新、人才發展、治理模式等方面,推出了一批探索性舉措。這些改革任務具有明顯的首創性和引領性特點,相關探索將發揮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李春臨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廣東省,全力支持深圳深入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在完善和鞏固2020年改革試點成果的基礎上,共同推動新一輪綜合改革試點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支持深圳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苗鴻指出,深圳是我國科技創新高地,對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科技部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深圳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下一步,科技部將加大力度,繼續支持深圳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她介紹說,首先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支持深圳持續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健全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政策措施,更好承擔國家科技重大任務。鼓勵和規范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探索薪酬市場化等管理制度。
其次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支持深圳強化科教協同育人、產學研融合用人,探索一體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實施“預算+負面清單”管理。探索實施科研項目經理人制度,賦予其更大管理權限。探索基礎研究長期穩定高效投入新機制。強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支持保障機制。
再是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支持深圳建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轉化等機制,對轉化形成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試行長周期考核。健全科技型企業信貸、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等規則,優化債權和股權融資協同銜接機制,為塑造深圳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提供科技支撐。
廣東省將全力以赴支持深圳的改革探索
《意見》提出廣東省要為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創造條件。對此,張虎表示,深圳作為經濟特區,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肩負著新時代黨中央賦予的光榮使命。廣東將舉全省之力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全力以赴支持深圳的改革探索。
他介紹說,首先是支持深圳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支持深圳建設一批高水平高校,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創新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模式,促進場景創造開放和規模化應用。
第二是支持深圳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金融、技術、數據等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支持深圳培育發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深化數據交易規則以及場景探索,完善便利人員流動的配套機制。
第三是支持深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新體制,打造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引力場和集聚地。支持深圳加強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對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支持前海高標準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
第四是支持深圳對標全球最佳實踐,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支持深圳推進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加強外商投資保障,完善外籍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張虎表示,將持續推動國家賦予廣東、深圳的改革試點任務的落地落實,進一步深化電信、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服務業開放,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提供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談到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張虎表示,深圳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在構建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為深圳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注入了強大動力。廣東省將全力支持深圳加快構建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全面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和重大政策,為深圳的綜合改革保駕護航;將全面梳理深圳科技創新發展需求,進一步授權松綁支持改革創新。
覃偉中參加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堅定扛起綜合改革試點主體責任 推動改革任務高質量落地落實
6月1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辦、國辦《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下稱《意見》)有關情況。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參加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覃偉中表示,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4年多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落地成效持續深化,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創新活力持續凸顯、示范效應逐步顯現,充分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和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綜合改革試點實施5周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這一重要節點,中辦、國辦發布《意見》,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創新試驗、深化一批開放舉措,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一以貫之的關懷信任和厚望重托,是深圳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標志性、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喜事,必將為深圳建設新時代經濟特區、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注入強勁動力。
覃偉中表示,深圳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牢記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堅定扛起綜合改革試點主體責任,舉全市之力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改革任務高質量落地落實,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謀劃實施更多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努力取得更多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為全國全省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堅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談到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時,覃偉中表示,深圳將全力落實《意見》關于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領域改革任務,匯聚最優資源、集聚最大力量,全力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實施一批改革創新舉措,持續推出一批示范應用場景,培育壯大一批科技創新企業,推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勢。
在談到前海、河套如何發揮更大作用時,覃偉中表示,深圳將積極搶抓《意見》出臺實施的重大機遇,結合落實中央《前海方案》《前海總規》和《河套規劃》,更好發揮前海、河套改革開放創新平臺和樞紐作用,率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首創性、標志性改革品牌,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更大成效。
在談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時,覃偉中表示,深圳將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更大力度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高能級國際貿易樞紐,促進高水平雙向投資,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中作基地、作平臺、作通道、作樞紐,努力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走在前、作示范。
為全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經驗資源發揮重要引領示范作用
中辦、國辦《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6月10日正式對外公布,這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升級版。深圳這座改革開放之城又一次肩負起重大使命。
6月12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透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近5年來,各項改革任務扎實有序推進、取得了重要進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形成了一批重要改革創新成果,為全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經驗資源、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
堅持目標導向,綜合改革試點從無到有積厚成勢
改革,是深圳的標志性名片,這里曾創造了1000多項改革的“全國第一”。深圳一路奔跑在前,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改革開放初期。
2020年,黨中央經過深入研究,決定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一攬子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
這是創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有別于此前改革試點通常實行的“一事一議、層層審批、逐項審核”的授權方式,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采取“實施方案+授權清單”方式,無先例可循。
改革越往縱深推進,越要突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高改革綜合效能。深圳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不失時機、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自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以來,在國家有關部委高位推進、精心指導下,在廣東省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堅定扛起主體責任,堅持目標導向,認真對照實施方案和清單細化分解具體改革任務,明確一個任務對應一個工作方案、一套操作規范、一批應用場景、一套評估體系,動員全市上下狠抓各項改革任務攻堅。
近5年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從無到有、積厚成勢,首批授權事項清單落地成效持續深化,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創新活力持續凸顯、示范效應逐步顯現,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分3批次向全國復制推廣深圳48條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
在綜合改革試點牽引下,深圳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取得扎實成效,充分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和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數據顯示,深圳的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78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3.68萬億元,年均增長5.5%。
堅持問題導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成勢
大鏟灣畔,騰訊“互聯網+”未來科技城已初現端倪,未來這里不僅將崛起創新型產業用房,還配備了完善的商業和生活設施。
經過40多年高速發展,深圳城市空間結構發生深刻變革,面臨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如何提升城市發展“集約度”,成為事關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以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深圳打破思維定式,積極探索二三產業土地混合利用和土地供應模式。未來科技城便是試點項目之一,項目集商業功能和公共服務設施于一體,更好滿足產城融合發展需求,提升片區土地利用綜合效益。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著眼于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于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深圳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成勢,以改革攻堅贏取發展先機。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推動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與中小板合并、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設立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實現路徑,已累計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104單,發行規模225億元,惠及企業1535家。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落實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創新商事主體依職權注銷制度,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截至3月末,深圳市登記在冊商事主體超444萬戶,同比增長3.7%。
——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制度。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創新政策,出臺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開展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深化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改革,率先赴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率先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截至今年5月底,55家跨國公司參與試點,業務額達到3400億美元。
——完善民生服務供給體制。探索編制全國首個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體系并獲國際醫療質量協會認證,落地實施“港澳藥械通”政策,試行粵港救護車跨境直通計劃。
——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率先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制度體系,實施生態保護“三線一單”管控體系,加快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
隨著各項改革舉措落地,一批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難題迎刃而解,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力、打開新空間。
堅持結果導向,形成改革聯動效應和放大效應
日前,深圳發布全國首個“全市域開放、全車型覆蓋、全場景應用”的道路開放技術指引,為高度或完全自動駕駛(L4、L5級)車輛提供最為開放的技術指引體系、城市道路復雜場景驗證環境。
自實施國內首部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以來,深圳率先在全國搭建起“特區立法+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標準”的政策法規體系,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以“領跑者”的姿態飛速發展。
自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以來,深圳相繼推出了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數據條例、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個人破產條例、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等一批具有全國首創性、引領性的經濟特區法規,多項法規填補了立法空白,為國家相關領域立法提供了第一手的經驗。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深圳步履不停、探路先行,努力在重要領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
“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中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已經在全國普遍展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分三批對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形成的48條經驗舉措,在全國或其他具備條件的地方復制推廣,形成改革聯動效應和放大效應。
改革開放再出發。
新的起點,新的使命。深圳牢記囑托,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努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