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理事會秘書處召開工作會議,全面總結分析今年前五個月各項工作開展落實情況,并討論研究了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以政策紅利落地為抓手,將軟環境軟實力轉化為推動政企破局突圍的 “金鑰匙”。從競爭要素驅動轉向效率驅動,從制度供給、服務效能、創新生態等維度構建發展新優勢,讓超越傳統硬實力比拼的新發展理念成為重塑新發展優勢的強勁動力。
會議認為:政策設計要構建 "精準滴灌" 體系
政策紅利的價值釋放,關鍵在于打破“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建立與發展需求深度耦合的政策傳導機制。以系統觀念統籌政策工具箱,在頂層設計上把握“三個維度”:其一,聚焦問題導向,針對問題背后的功能錯配、供需失衡、要素短缺等結構性矛盾,制定“一業一策”“一類一策”的精準解決方案;其二,強化市場導向,通過政策杠桿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企業轉”的動態配置機制,讓政策成為激活資源的“催化劑 ”;其三,注重長效導向,建立政策效果評估與動態調整機制,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扶持,形成“精準投放 - 效果反饋 - 迭代優化” 的政策閉環,使制度供給始終與發展需求同頻共振。
會議指出:資源激活要搭建 "破繭重生" 的轉化平臺
打破資源“休眠狀態”,構建跨領域、跨主體的價值轉化通道。需從制度創新入手,構建“雙向賦能”機制:一方面,建立市場資產盤活機制,通過市場經濟要素流轉平臺等載體,推動有形資產 與無形資產的有機整合,實現“死資產”向“活資本”的轉化;另一方面,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壁壘,促進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的自由流動與高效組合,讓優質要素向優質項目集聚。以提升經濟活力為契機,推動產業開發和導入,與公共服務、環境生態建設等深度融合。
會議認為:產業煥新要培育 "破界生長" 的創新生態
產業升級的本質是新舊動能的轉換迭代,需以軟環境建設營造包容創新、開放協同的發展生態。要構建“三螺旋”創新體系:政府層面,強化產業政策與創新政策的協同,建立“基礎研究 + 應用研發 + 成果轉化 + 產業培育”的全鏈條支持機制,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提供公共服務;企業層面,引導市場主體突破傳統產業邊界,通過跨界融合、業態創新培育新增長點,鼓勵“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社會層面,營造尊重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等配套機制,讓創新要素在開放共享中實現價值倍增。尤其要關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未來產業等新賽道,通過場景開放、應用試點等方式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鏈條、輻射一個生態”的乘數效應。
會議指出:效能提升要打造 "破障提速" 的服務范式
軟環境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體現在多元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上。需以模式創新為牽引,構建“智治”服務體系:強化主動服務,通過政策解讀“上門送”、困難問題“專題辦”、發展訴求“定期議”等方式,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把關注軟實力發揮作為重點,在融資支持、人才引育、市場開拓等方面提供“精準滴灌”式服務,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發展力。
從“硬基建”到“軟環境”,從“政策輸血”到“創新造血”,本質上是發展邏輯的根本轉變。當政策設計更具精度、資源配置更有效率、創新生態更富活力、政務服務更有溫度,軟環境軟實力就能真正成為破解發展困局的“關鍵變量”和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杠桿支點”。這既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戰略定力打基礎、利長遠,更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抓落實、求突破,讓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發展活力轉化為競爭實力,讓工作績效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