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9 日,我院組織了專題學習討論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 “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會改變”,這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在領會這一精神的過程中,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民營經濟與當前社會經濟的諸多領域緊密相連,尤其是與城鄉融合三級消費生態建設以及三農產業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基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提出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等重大論斷。黨的十九大將 “兩個毫不動搖” 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二十大提出 “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 “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 部署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這些充分表明,黨和國家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基石堅如磐石。在 2025 這一關鍵節點,“十四五” 規劃收官在即,“十五五” 規劃謀篇布局展開,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持續穩定,為其在新征程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其與三農產業及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民營經濟與三級消費生態及三農產業的緊密聯系
(一)科技手段連接民營經濟與生態農業
在當前的經濟格局下,民營經濟與三級消費生態建設緊密相連。以銷售 AI + 大數據平臺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手段,成為連接民營經濟與生態農業的關鍵紐帶。在生態農業生產環節,民營企業引入 AI + 大數據平臺,能夠對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狀況等多維度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與精準分析,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還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契合 “雙新” 政策中對設備更新和產品質量提升的要求。這與國家發改委積極推動的 “兩重”“雙新” 政策相呼應,“兩重” 即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和重大生產力布局優化,“雙新” 政策中的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民營企業在生態農業領域引入先進技術設備提供了政策支持與資金等方面的可能性,促使民營企業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推動農業生產環節的現代化轉型。在銷售環節,AI + 大數據平臺同樣作用顯著。民營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購買偏好、消費習慣等信息,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生產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生態農產品。同時,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興銷售渠道,結合 AI 智能推薦技術,將生態農產品精準推送給目標消費者,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利用智慧農業技術打造的數字農業示范場,通過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等方式,不僅提高農產品的銷量,還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這一銷售模式的創新,與 “雙新” 政策中的消費品以舊換新相契合,通過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促進消費市場的活躍,也為民營企業在生態農業領域的銷售環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契合 “雙新” 政策,助力農業產業升級
國家發改委積極推動的 “兩重”“雙新” 政策,為民營企業在生態農業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機遇。政府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手段,將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在生態農業技術研發、設備更新、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在設備更新方面,“雙新” 政策不僅繼續支持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等常見領域的設備更新,還將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更新換代潛力大的領域納入補貼范圍,這對于民營企業在生態農業生產中引入先進設備,如智能化的灌溉設備、精準施肥設備等提供了直接的政策利好。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雖然主要針對的是終端消費產品,但通過促進消費市場的活躍,間接影響生態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促使民營企業不斷優化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三、結合 2025 規劃綱要,明確發展方向
2025 年處于重要的規劃銜接期,國家的各項規劃綱要對民營經濟與三農產業的融合發展有著明確的指引。農業農村部《鄉村全面振興規劃 (2024—2027 年)》中提出,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實現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美好生活家園生態計劃《2025工作高質量發展綱要》指出,重點推進城鄉融合三級消費生態建設中緊貼民生的示范工程,如生態農業數據消費+實體營銷平臺開發;重點探索環境生態治理的創新項目,打造環保循環產業基地。民營經濟在這一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參與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多個環節,推動鄉村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例如,在農產品加工、農村環境治理環節,民營企業可以利用 “兩重”“雙新” 政策中的設備更新支持,引入先進的加工設備,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鄉村文旅開發提供優質資源,這既符合規劃綱要中對鄉村產業升級的要求,也為自身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同時,規劃綱要中強調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目標,也需要民營經濟的積極參與,通過科技創新、資源整合等方式,為實現這些目標貢獻力量。
四、理事會領導與部委領導調研的重要意義
近期,理事會領導隨同有關部委領導深入華北、中原等地對三農產業發展進行考察調研,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新農業創新發展模式。此行重點為民營企業在農業發展中推進重點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提升農業生態價值方面,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林下經濟等新業態,推動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以及促進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通過實地調研,能夠深入了解三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發現民營企業在參與三農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機遇,為政策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依據。同時,也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與政府部門直接溝通的機會,有利于民營企業更好地理解政策導向,把握發展機遇,在政策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三農產業的創新發展中,實現自身與三農產業的協同發展。
事實證明,民營經濟只有抓住與三級消費生態建設、三農產業發展緊密相連的機遇,積極參與相關領域發展。通過創新發展模式,加大在綠色農業、消費市場等領域的投入,才能實現自身健康、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民營經濟必將在新征程中綻放新光彩,助力我國實現經濟持續繁榮和社會全面進步,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落實國家各項規劃綱要以及響應政策號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