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用三個重點來概括:
接下來詳細分析一下這本書里的內容
在本書中,根據用戶本身所屬的人群,將用戶分為三種類型:
而在《About face 3交互設計精髓》一書中,根據用戶的體驗水平,將用戶分為:
下圖展示了三種用戶的使用曲線(以輕頁網站為例)
更形象一點的舉例:例如滑雪者,新手用戶甚至不懂得如何使用滑雪板;而中間用戶能滑的很不錯,并經?;?;而專家用戶希望有更刺激的垂直滑道、障礙滑道。
在一款產品中,新手用戶很快會成為中間用戶并停留在中間用戶,只有少數人想成為專家用戶,就像大多數人認為滑雪就是一項戶外娛樂,會玩即可,以成為滑雪高手為目標的人又有多少呢?
這兩種用戶劃分同樣正確,只是適用于產品的不同階段,比如當你還在做產品調研的時候,你應該研究你的主流用戶是那些;而在用戶使用產品之后,你應該研究如何讓你的新手用戶更快成為中間用戶、以及如何為中間用戶優化產品;至于專家用戶,忽略就可以了。
總之,為主流用戶而設計,為中間用戶而優化。
1、簡單不是粘在用戶界面上的裝飾
關于這點,舉一個現在比較火的智能家居的例子吧:一款藍牙音樂燈,可以用APP來控制燈光顏色,播放音樂。我用的手機是iPhone,iOS對藍牙 連接做了限制,就是在APP里面連接的藍牙可以控制燈光顏色,想要控制音樂播放,需要在手機設置里面去連接。也就是說需要用戶連接兩次藍牙。
APP的界面是這么做的,如下圖,給了兩個步驟提示:
而用戶是怎么操作的呢,我根本沒看提示,直接點擊激活燈控,結果是我連接上APP里的燈光控制藍牙,音樂藍牙沒連上,我的藍牙音樂燈不會唱歌,我好方…
其實更好的交互流程應該是:
1、進入APP鏈接控制藍牙,先讓用戶可以控制燈光;
2、播放音樂時提示去手機設置中連接控制音樂的藍牙,在用戶需要的時候適時提示。
簡單不是粘在用戶界面上的裝飾,提示語就像說明書一樣,用戶會自動忽略,而開發者還在那里意淫:我已經費盡心機像你解釋了,這都看不懂,你是不是傻。
粘在頁面上裝飾好做,但按照用戶的心理模型來設計卻需要更動腦子。別讓用戶思考,簡約卻不簡單,想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更加努力。
2、在簡單的基礎上,依然要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個性
無印良品設計師-深澤直人的設計就非常簡約,比如下面這把傘,就是在傘柄處打個槽,這是什么鬼設計!
很多人看到這個設計是時候會這么想,但是當你看第二遍或者是真的用到它的時候,你會驚訝說為什么會有人在如此細微的地方做了改變,而且這種改變卻產生了巨大的使用好感度。
所謂的簡約四策略指的是:刪除、組織、隱藏、轉移
以大家深惡痛絕的遙控器舉例,講真,我家的遙控器,我到現在都沒弄明白,下圖為普通遙控器和小米遙控器,你更喜歡哪個?我家里的遙控器和左邊這個遙 控器一樣,防錯設計做的非常差,經歷過好多次不知道按了哪里,又怎么回來的窘境,我再也不敢亂按上面的按鈕了。而小米遙控器充分運用了簡約四策略,簡直是 遙控器界的救星,最少的按鈕,永遠能返回主頁的home鍵,大大減輕了用戶使用過程中的心理負擔。
刪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鈕,直至減到不能再減
組織:按照有意義的標準將按鈕劃分成組
隱藏:把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按鈕隱藏,避免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轉移:只在遙控器上保留最具基本功能的按鈕,將其他控制轉移到電視屏幕的菜單里,從而將復雜性從遙控器上轉移到電視上
1、簡化設計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刪除不必要的功能
傳統觀點認為功能多的產品會打敗功能少的產品,但實際上那些全能產品的一部分功能用戶極少使用或者從未使用。
如果你已經失去了做全能產品的先機,或者團隊實力不足以支撐龐大的產品,精分領域,注重產品的深度會讓你的產品更快脫穎而出。例如淘寶已經做大,京東卻從電器突圍,聚美在美妝領域分得一杯羹,而小紅書專注海淘…
2、避免錯刪
之前在智能硬件團隊里的時候,公司計劃做一款情景燈,將燈光顏色與音樂節奏相結合,概念聽上去很贊是不是,但由于技術實現上耗時太長,領導拍板把情 景模式的功能刪除,美名其曰小步快跑、我們要先打入市場,等第二階段再實現情景功能。這樣做的結果是得到了一個毫無特色的產品,和競品沒有什么區別,用戶 根本不買賬。
3、關注核心功能,與新功能相比,客戶更關注基本功能的改進
關于這點,想吐槽一下美柚,作為一個女性大姨媽助手,大部分用戶只關心記錄經期以及圍繞經期的周邊提醒,比如安全期、危險期、什么時候減肥效果好這 些功能,這些才是美柚的核心功能。現在的美柚,新手用戶打開都不知道這個APP是用來做什么的,滿屏充斥著廣告宣傳、她她圈社區和柚子街商城,我理解一個 APP想做成大平臺的商業野心,但把握一個度很重要。
美柚的新功能大部分用戶不關心,也不會使用,只關心記錄功能的改進。希望美柚不要在商業利益中丟失自己的核心功能。PS:我好想換一個純凈一點的大姨媽助手,求推薦。
4、砍掉殘缺功能
問題絕非“為什么要去掉它”,而是多問問自己“為什么要留著它”,砍掉那些不重要,卻不完整的功能,反而能節省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5、不要猜測用戶的心理,去觀察用戶
一群人圍在會議室的桌子旁邊討論“假如用戶需要…” 與其在這里想當然,不如去觀察用戶來的實際
6、要傾聽用戶的意見,但絕不能盲從
這點和設計師要懂心理學不謀而合,人永遠想要更多,即使那不是他們真正會用到的,最好在現場觀察用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酌情采信客戶事后說的話,比如他們事后回想的產品使用經驗。
7、方案、不是流程
這點需要引入《About face 3交互設計精髓》一書中的三個概念:
以上圖為例
用戶想要的是方案,而不是流程。就像用戶只需要確切時間,而不需要你告訴他時間是怎么計算的。
8. 用戶更重視功能的可用性
測試證明,沒有試用過產品的用戶喜歡功能多的產品,但當他們真正使用了產品以后,與他們的偏好就會改變,轉為重視功能的可用性。
而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口碑、用戶評論、個人推薦以及產品試用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越了大眾媒體廣告。消費者在選擇之前都會聽聽其他用戶的意見。因此,強調不必要的功能,提高核心功能可用性,要強過無意義的堆砌功能。
9. 刪除一項功能、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影響
想要取悅所有用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專注于目標客戶的核心任務,只要讓他們滿意就可以了。
10. 去掉分散用戶注意力的元素,減輕用戶負擔,讓用戶專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去掉分散用戶注意力的元素,如分割內容的線條和橫在頁面上的黃色背景條,從而減少視覺上的干擾。
11. 選擇有限,用戶反而更歡喜
作者舉了一個賣果醬的例子,發現提供的24種口味時,銷售業績反倒變差了;只提供6種口味時,銷售業績卻上升了。多次類似實現發現:在為用戶提供少量選擇的情況下,用戶購買的可能性要大于為他們提供大量選擇的情況。
12. 聰明的默認值
這個到處可見,團購APP上當你選擇美食時默認離你最近的排序在前;登陸一個網站時默認了你之前輸入的賬戶名和密碼;看視頻時,默認推薦我愛看的分類…這些聰明的默認值,節省了用戶的時間和精力,提升了用戶的好感度。
13. 消除錯誤是簡化用戶體驗的一個方面
作者舉了一個查詢銀行對賬單的例子,即使書里作為案列特別強調,這個直到今天依舊是痛點。如下圖,招商銀行的APP體驗已經高出其他銀行太多(中國 銀行的APP根本不能用,導致我根本不想辦理中國銀行的卡),但是在細節體驗方面還是比互聯網公司的APP查很多。比如這個交易查詢,需要用戶自己輸入日 期,日期格式輸入錯誤了會提示你,只能查詢一年內的交易,因此當你輸入的日期跨度超過一年會提示你,當你輸入了未來的時間還會提示你,好像在說:我已經這 么貼心了,你還輸錯,你是不是傻。
而支付寶也只能查詢最近5個月的賬單,因此只提供了這幾個月的月份選擇,完全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提示。
細節決定用戶體驗的成敗,招商銀行還得跟支付寶多多學習呀!
14.刪減過多會讓用戶感覺失去了控制
作者用東京蘋果店里的電梯來舉例:電梯中沒有任何按鈕,默認在賣場四層樓中每一層都會停一下,這個設計精簡到了極致,但卻并沒有給用戶簡單的感覺,只有迷茫、沮喪、無助。
用戶刪除了一個關鍵因素:操控裝置。而用戶需要和享受這種控制感,一旦失控,用戶會會非常焦慮。
1、組織往往是簡化設計的最快捷方式
正如《設計師要懂心理學》中所講的那樣:既然人會不由自主的尋找規律,那就盡量多使用規律,利用分組和間隔創造規律。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京東上電器、服裝、美妝、海淘等分類、APP中的Tab標簽分類等等隨處可見,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
2、如何組織
3、人們并不總是走你為他們鋪好的路徑
之前住的地方,穿過橋洞后,路旁有一大片綠化帶和草地,我居住的小區就在草地對面,如果要按照城市規劃的正常路線,我要順著這條路繞很遠才能到達對面,但是如果我按照人們已經踩出來的那條光禿禿的小路來走的話,走不了一百米我就到家了。
但是深圳的城市規劃還是非常貼心的,很快這條小路就被鋪好了。
國外一個設計師在設計公園的時候,沒有修建任何路徑,讓人們在草坪上隨意踩,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草坪上的路已經非常明顯,設計師按照人們踩好的路修路徑,事實證明,這非常符合用戶的期望。
因此,在做設計的時候,多觀察用戶進入網站后先瀏覽哪里,之后又點擊了哪里,是否和你的設計相符。
1、隱藏什么?
2、適時出現,且能讓用戶輕松找到
比如在QQ上長按文字才會出現復制、轉發等選項;微信朋友圈點擊別人的評論才能回復
為什么不把一些按鈕精簡掉,讓屏幕菜單取而代之呢?小米遙控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在設備之間轉移
移動平臺和PC平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比如今天的移動設備非常適合記錄用戶的所見所聞和移動路線,但通過它輸入大量的文字則非常不便。不過技術在不斷進步,也許移動設備以后也會擅長
2、向用戶轉移
如下圖,我經常會在淘寶收藏很多商品,有的是自己超級喜歡想買的,有的卻是有待考慮的,收藏的多了,翻找就會變得麻煩。因此我會把它們從收藏夾中拿出來放到我的清單里,方便以后購買。
購物APP很難明白用戶對一件商品的需求有多大,這時候把難題丟給用戶反倒是一個好主意,用戶往往也會享受這種挑選、分類的樂趣。
3、讓用戶指揮,計算機操作,就會給人簡單的感覺
讓用戶感覺簡單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先搞清楚把什么工作交給計算機,把什么工作留給用戶。
4、讓用戶自己定義成功
就如菜刀,從未下廚的新手,也能切出像樣的土豆片;作為主流用戶的家庭主婦能用它處理食材;而那些作為專家的大廚,則可以精準控制,快速切絲,雕刻花樣等等。同樣一把刀,用戶群體不同,目標不同,但同樣達到了想要的結果,同樣成功了。
讓用戶定義自己的成功很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提供一個簡單的工具,讓他們能自由發揮想象力,最終版他們實現目標。
5、非結構化數據
系統要求用戶輸入信息:2016-04-06,當你少輸入一個數字或者輸入錯誤時,就會提示你。向用戶轉移用在這里并不合適,用戶非常反感強制性的做法。如果你能僅僅讓用戶輸入:明天,本周五,七天后這些字符便能識別,用戶一定更為愉悅
記得最開始使用siri的時,凌晨一點多,我想讓Siri明上八點叫醒我,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明天早上8點喊我起床
Siri:對不起,我沒有聽懂(Siri不識別喊我起床這幾個字)
我:明天早上8點叫醒我
Siri:您說的是11號早上8點,還是12號早上八點?(因為已經凌晨了,我習慣性的說了明天早上)
最后我嫌麻煩,索性自己手動設置鬧鐘了。
現在的siri的語音識別已經大有提高,也能自動識別中國人的時間習慣,凌晨說明天早上8點叫醒,Siri已經自動默認是今天了。
讓用戶少思考,讓計算機完成數據的結構化工作,用戶體驗就會簡單多了。